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,极端高温天气在夏季变得越来越常见,且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在不断增加。对于那些必须在户外进行巡查作业的行业和岗位而言,高温不仅是对生理的严峻考验,更是对作业安全、设备稳定性和工作效率的巨大挑战。无论是电力线路的维护员、建筑工地的安全监督员、森林防火的巡护员,还是城市管理和环境监测的工作者,掌握如何在高温天气下进行科学、高效、安全的巡查,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和管理课题。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高温天气巡查指南,从前期准备、执行过程到后期管理,深入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温带来的风险,保障户外作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,同时确保巡查任务的顺利完成。
首先,我们必须深刻理解高温天气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。高温天气下,人体散热困难,极易引发中暑、热衰竭、热痉挛等热应激疾病。这些疾病轻则导致头晕、乏力、恶心,重则可能危及生命。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,紫外线强度高,还会导致皮肤晒伤,增加皮肤癌的风险。此外,高温还会影响人的注意力、判断力,导致反应迟钝,从而增加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的概率。从环境角度看,高温往往伴随着干燥,这会显著增加森林火灾、电气设备过热故障、道路桥梁热胀冷缩引起的结构应力等风险。因此,对高温天气巡查的重视程度,绝不能仅停留在“多喝水”的层面,而应上升到系统性的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的高度。
在进行高温巡查之前,周密的前期准备是确保安全和效率的基石。第一步是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。通过专业气象部门发布的短期和中期预报,了解未来几天的气温、湿度、紫外线指数等关键数据,特别是要关注是否有高温红色预警等极端天气提示。这有助于管理者提前调整工作计划,决定是否暂停、延迟或改变巡查任务。第二步是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。针对具体的巡查区域和任务,评估可能遇到的高温危害点,例如是否存在裸露的金属表面、长时间无遮蔽的路段、高热设备附近等。同时,也要评估人员的健康状况,对于有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员工,应避免安排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作业。
个人防护装备(PPE)的准备是高温巡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选择轻薄、透气、吸湿排汗的浅色工作服,能够有效反射阳光,帮助身体散热。长袖长裤不仅能防晒,还能防止皮肤直接接触高温表面或被昆虫叮咬。宽边帽或遮阳帽、防紫外线墨镜也是必备品,能有效保护头部和眼睛。更重要的是,要为巡查人员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电解质饮料。纯净水虽能解渴,但大量出汗会流失电解质,导致身体机能紊乱,因此,补充含有钠、钾等电解质的饮品尤为重要。冷却背心、冰帽、便携式风扇等辅助降温设备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予以配备,进一步提升作业舒适度。
优化巡查计划和路线是降低高温风险的关键策略。首先是时间上的调整,应尽量避开每天气温最高的时段,通常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。将巡查任务安排在清晨或傍晚进行,此时气温相对较低,阳光辐射不那么强烈。如果必须在高温时段作业,则应大幅缩短单次作业时间,增加休息频率和时长。其次是路线规划,尽可能选择有树荫、建筑物遮蔽或靠近水源的路径,避免长时间在阳光直射下行走。对于高强度或长时间的巡查任务,可以考虑采取分段接力的方式,缩短每位巡查员的单次暴露时间,减少体力消耗。
在巡查过程中,持续关注人员的身体状况至关重要。管理者应建立“buddy system”(伙伴系统),即两名或以上巡查员结伴同行,互相照看,及时发现对方可能出现的中暑症状。症状包括头晕、恶心、乏力、大量出汗或停止出汗、皮肤干热、肌肉痉挛等。一旦发现异常,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解开衣物,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,并及时补充水分。同时,建立通畅的应急通讯机制,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联系到医疗救援人员或管理部门。巡查人员也应接受中暑急救知识培训,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。
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幅提升高温巡查的效率和安全性。例如,无人机技术在电力线路、管道、大型结构等巡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、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,无人机可以在不将人员置于危险环境的前提下,完成高空或复杂地形的巡查任务,有效避免了高温和高空作业的双重风险。此外,穿戴式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巡查人员的心率、体温、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,一旦数据超出安全范围,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,提醒人员休息或寻求帮助。便携式冷却设备、移动休息站等也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了及时的避暑空间。
不同行业的巡查任务在高温天气下有其特殊性,需要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。以电力行业为例,高温可能导致输电线路热胀冷缩,引起导线弧垂变化,甚至引发短路跳闸。巡查时,除了关注设备本体的温度,还需特别留意线路走廊内的植被生长情况,防范因干燥高温引发的火灾,威胁电力设施安全。在建筑工地,高温会加速水泥凝固,影响混凝土强度,同时施工机械也容易过热。巡查时需重点检查防暑降温措施的落实,确保工人在休息区有充足的饮水和降温设施。对于森林防火巡查,高温干燥无疑是火灾最高发的时期,巡查员需更频繁地检查重点区域,严禁一切野外用火,并密切关注植被含水量等火险指标,一旦发现烟点,立即报告并组织扑救。
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企业文化的构建,是高温巡查长效机制的保障。企业应制定详细的高温天气作业规程,明确高温津贴发放标准、高温作业时间和休息制度等,并严格执行。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高温作业安全培训,不仅传授知识,更要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互助精神。营造一种“安全第一”的企业文化,鼓励员工在感到身体不适时主动报告并休息,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强撑。管理者应以身作则,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,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,让每一位户外工作者都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。
巡查结束后的复盘和总结同样重要。每次高温巡查任务完成后,都应组织一次简短的总结会议,收集巡查人员的反馈意见,例如哪些防暑措施有效,哪些环节需要改进,是否出现了中暑或不适情况等。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、分析,并及时调整后续的巡查计划和策略。同时,确保所有设备得到妥善的维护和冷却,为下一次任务做好准备。对人员而言,充足的休息和水分补充是恢复体力的关键。通过持续的反馈和改进,企业可以不断优化高温巡查的策略和流程,构建一个更完善、更适应极端天气的作业体系。
总而言之,高温天气下的巡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需要从气象预警、人员防护、计划优化、科技辅助、应急响应、行业特点及管理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周密部署和细致执行。它不仅仅关乎任务的完成,更深层次地,它关乎每一位户外工作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福祉。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挑战,我们有责任,也有能力,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人性化的管理,为所有在烈日下坚守岗位的人们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,确保他们在完成使命的同时,自身也能得到最充分的保护。
阅读:365 发布时间:2025-11-10